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化的反思和疑惑,搏击

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 http://m.39.net/pf/a_6278634.html

大卫·芬奇(DavidFincher)的电影向来以黑色风格著称。不论是将异形系列带入“绝望”的《异形3》,还是宗教犯罪题材的经典之作《七宗罪》,都给人以一种消极的末世之感。当然最成功的要属在影迷中呼声极高的《搏击俱乐部》。布拉德·皮特(BradPitt)与爱德华·诺顿(EdwardNorton)的对手戏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。如果说《搏击俱乐部》所表现的是一种似梦非梦、虚实相间的模糊世界,那么如今这部《社交网络》便是对芬奇式黑色的一种“现实版”的延续。

与其他的“另类导演”相比,芬奇的另类是一种“主流的另类”。这也是他能在影迷中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原因。早期指导MTV的经验使他的电影在摄影机角度的选择上独具一格,充满了现代感。这种技巧运用到黑色电影上,成就了芬奇式的混杂着主流与后现代的黑色风格。

《搏击俱乐部》中,芬奇对现代文明进行了一次“毁灭式”的讨论。然而这种讨论是笼统的,它可能使你有所感触,但你却往往说不清到底是被什么所打动。于是在《社交网络》中,芬奇找到了一个现实中的人物来继续他对物质社会的“人”的讨论。马克·扎克伯格,Facebook的创始人,成为了芬奇故事的载体。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当做另类的传记电影,原因便在于传记电影通常是纪实的,而《社》中的故事显然有很多经过夸张与抽象处理过的情节,也难怪马克·扎克伯格本人对此片十分不满。芬奇对人物的处理十分老辣,在前分钟他对马克·扎克伯格的刻画都是客观的,对于马克究竟做了什么,芬奇都只是给出事实和不同人的观点,而将导演自己的观点隐藏得很好。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,一句“Yourenotanasshole,Mark,Yourejusttryingsohardtobeone.”(你不是混蛋,马克,你只是如此努力地想成为混蛋)才画龙点睛,道出了影片的主题。要说本片的传记风格,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导演始终以第三人称来展现人物,而不试图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,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影片的“真实感”,也掩饰了剧情中的夸张元素。

对于马克·扎克伯格这个人物原型,大卫·芬奇在这部电影中可谓用到了极致。首先,Facebook是当前年轻一代的文化符号(尽管中国大陆除外),以Facebook创始人作为电影的人物原型可以有效地取得年轻影迷的认同感。其次,Facebook是一个人际网络,甚至是全球最大的交际网,这也正好符合了芬奇对社会文化讨论的需要。此外,马克·扎克伯格人物本身极具讽刺意义:一个拥有5亿用户的交友网站的创立者,自己却没有一个朋友。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反差,也成为了影片所表现的主题之一。

从《搏击俱乐部》到《社交网络》,芬奇完成了一次从抽象到具体的加工。或许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,《搏》要更胜一筹,但《社》的优势便在于它的观众群相比像《搏》一样的邪典电影更广,更容易得到舆论的认同。从内涵上来说,《社》只是《搏》的一个子集。《搏》讨论的是现代人在文明社会中的沟通障碍,以及从此引发的焦虑、烦躁与癫狂。然而《搏》中并没有给出造成这种沟通障碍的原因。在《社》中芬奇延续了对原因的讨论,马克·扎克伯格的人格缺陷可以归因于对伦理道德、亲情爱情的漠视。但这种解读并不是绝对的,芬奇对马克·扎克伯格事业成功的充满激情的描述,甚至让我们对马克本人产生一种崇拜与认同,善恶与金钱的界限在此时是如此模糊。这,或许便是《社》最大的成功之处吧。它反映的便是当代青年的迷茫。这种迷茫与二战后的青年一代的迷茫是完全不同的。后者是被战争夺去了理想,而前者,也是我们这里讨论的,是在物质社会中对“理想”二字本身的怀疑。

作为一部传记电影,影片将“MarkZuckerberg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”这个无法回避或者说必须给出盖棺定论的问题一举保留到最后一刻,直到这一刻到来之前还为人所狐疑纠结,而一旦阐明清楚又马上鸣金收兵,没有一丝的拖沓。大卫·芬奇相当明白Zuckerberg性格以及所作所为当中最能撼动人心的一点是什么,于是乎他就将这一关键点作为悬念点来包装,裹上邮寄式样的纸盒,等候在高潮之时亲手的开启。即使包裹其中的并非一颗人头,但其悬念感与起伏感也足够产生决堤般的冲击。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卫·芬奇式的悬念,用分钟去编织一块遮丑布,再用最后10分钟去将其慢慢扯掉。

无论口头上如何狂妄,Zuckerberg终究还是被套上了asshole的定性称号,曲终人散之后难免落寞不已。正如报业大亨查尔斯·凯恩在临终前因念念不忘儿时的玩物而喊出“玫瑰花蕾”的时候一样,这种玫瑰花蕾式的悲哀同样缠绕在Zuckerberg身边。Facebook创立的初衷或许就是一份向前女友炫耀式的儿戏产物,或者只是为唤起对方注意的唯一救命稻草。这是《社交网络》所赋予给Facebook的一份柔情幽怨的内涵,不管现实究竟如何,也不妨碍其平添一份悠远的戏剧性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dk/3843.html